牙模操作不当导致患者窒息休克?这个事件给我们提了个醒!

来源:牙康网 时间:2023-09-28 15:36:00 责编:护牙顾问 人气:

牙模操作不当导致患者窒息休克?这个事件给我们提了个醒!

日前,一段“新乡一女子躺着取牙模时身亡”的视频在网上流传。1月30日下午,涉事医院回应称,死因并非网传所说“取牙模造成”。属地卫健委工作人员表示,有专班在调查此事。



网传女子取牙模时不幸身亡

上述8分多钟的伴有声音的监控视频显示,事发1月10日下午3时30分左右。当时一名中年女子躺在躺椅上,两位医生在做准备工作,其女儿在旁边陪诊,此时女子看起来一切正常,还在对医生不停说话。黑衣医生准备好了取牙模材料,在下午3时28分许开始为女子取牙模。

几秒钟后,女子发出咳嗽和干呕的声音,很快腿和手下垂在椅子外侧,整个人痪在椅子上,失去了动静。其间,医生曾让女子张开嘴,让他将牙模取出来。黑衣医生觉得不对劲,问陪诊的女儿有没有啥病,女儿回复没有,并反问医生:“这咋回事儿,人没感觉了,这脸色都紫了。”

不久后,另一位白大褂医生进入诊室,询问家属女子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查看了女子的生命体征,然后问:嘴里有东西?

得到肯定回复后,黑衣医生将杨女士脸部偏在椅子上,白大褂医生戴上手套,为女子抠嘴中物体。

下午3时33分,女子的女儿拨打120电话称:“钓鱼台医院这边,我妈咬牙模以后晕过去了……”

打完120后,女儿问医生,她母亲还有意识吗,医生给了肯定答复,说有意识,然后给杨女士吸氧。

据曝光此事的网友称,事发河南新乡牧野隆祥钓鱼台医院,视频中打120的是他表妹,大学还没有毕业,5岁丧父,现在又丧母。

30日下午,记者发现,该网友账号上已不见原视频。记者私信对方询问此事,暂未获回复。

医院否认取牙模致死

牙模是牙齿的模型。患者在矫正牙齿、做烤瓷牙等治疗时,医生为了解患者牙齿情况,会用专业材料把患者牙齿的形状复制下来,然后制作成牙齿模型。

多位牙科医生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取牙模应该用坐位。武汉一家知名口腔医院的王医生表示,没听说取牙模造成窒息身亡的,但制模材料流到喉咙里面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也不排除顾客有其他疾病原因。

30日下午,记者联系新乡牧野隆祥钓鱼台医院询问此事,相关工作人员请示领导后回复称,此事目前已与死者家属协商处理完毕,并不像网传所说取牙模时被呛死。因为与死者家属签了有保密协议,其他细节问题不方便透露,但可以说的是“不是取牙模造成的”。

公开资料显示,该院是一所集“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理疗、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机构,是新乡市城镇职工医疗、城镇居民医疗、新农合医疗定点机构,承担着辖区居民医疗卫生、保健、健康档案建立等工作。业务主管单位是新乡市牧野区卫健委。

30日下午,新乡市牧野区卫健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事有专班在处理,具体进展需咨询医政科。不过该科工作人员表示,不方便介绍情况,需联系上级宣传部门。

这个事件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那就是给患者看牙时,如取牙模、操作器械等时候,一定要提防造成碎屑、托槽、棉球、卡环、义齿等造成患者窒息。

另一则公开报道的消息是4岁男孩看牙猝死事件,最终门诊被判赔125万元。

邢女士带着还有10天满4周岁的儿子,去顺义区某医院口腔科看牙。在治疗过程中,儿子猝死。事发第八天,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为心脏骤停,死亡原因不明。据病历手册记载,事发当天患儿在治疗中哭闹,突然出现屏气,面色苍白,给予吸痰两次,未吸出任何分泌物。事后,孩子父母将医院诉至法院,要求医院承担医疗损害赔偿责任并赔礼道歉。尸检结果得出,鉴定书显示,气管下段及左、右支气管分支处管腔内可见一棉球样异物,完全阻塞气道。鉴定意见为,被鉴定人符合气道异物(棉球)堵塞窒息死亡。



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民事调解协议,医院赔偿鹏鹏父母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125万元。此外,该调解书中还显示,自调解协议达成之日起,原告不再追究医院的行政责任,孩子父亲表示,下一步将会继续追究主治医生的刑事责任。法官表示,司法鉴定书是该案主要证据。孩子父母打算依据这份鉴定追究涉事医生的刑事责任,但警方却表示,证据不足未予立案。

口腔诊疗中容易发生误吸误咽的异物种类


1.拔出的牙齿,尤其是乳牙或残根,因其体积小,易滑落,易致误吸误咽。

2.根管治疗器械。在根管治疗的过程中,若患者唾液丰富或不配合治疗,医生使用的拔髓针、注射器针头、根管锉、GG钻等器械容易被误吸误咽,而一旦误吸误咽,这些细长、尖锐的器械容易引起并发症。

3.修复体,比如用于儿童牙齿大面积缺损修复的预成冠,用于乳磨牙早失的间隙保持器,单颗牙的义齿修复体等。

4.正畸矫治器的部件,比如反矫治器,其舌簧经多次调整,可能导致舌簧折断,滑落入患者的气管或消化道。

另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异物,如松动的手机部件、患者的呕吐物,以及成形片等,均有可能导致误吸误咽。从发生率来看,口腔疾病治疗中发生异物误咽较多,而异物误吸少见,通常比误咽少得多。

异物误吸误咽的处理措施


1.异物滑落口内后的正确应对方法

首先,医生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慌乱,绝对不要用手或镊子去掏取异物,而应该即刻撑开口腔,让患者保持开口状态,以防形成吞咽动作。其后,立即让患者由头仰位改为头侧位,使异物能滑向口内侧方,以防异物刺激咽部,诱发吞咽动作而导致误吞。然后让患者迅速起身,将口内的异物自行吐出。若异物落于舌根部,帮助患者迅速由仰卧姿势坐起低头,反复咳嗽并用力短促呼气,从而迫使异物由舌根部向前方滑出,再让患者自行吐出。

2.异物被误吞后的应对

如果发现患者将异物误吞,当事医生或科室负责人应立即将事件详情告知患者及家属,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留意患者是否有呛咳或其它异常反应。立即让患者平躺,取头低脚高位或垫高腰臀部,以免异物落入更深部位,放射科拍摄胸腹平片,确定异物位置,根据异物在体内滞留位置,制定下一步处理方案。

3.异物误咽入消化道的应对

口腔异物误咽入消化道后,患者可以无任何症状,但异物可能在其解剖狭窄部位嵌顿,如食道的3 个生理狭窄、胃幽门部与回盲部。食道的3个生理狭窄分别位于:食道的起始部、食道与气管交叉处、食道与膈肌交界处。食道的第二个狭窄处由于邻近气管、支气管、肺动静脉及主动脉,若异物(尤其是尖锐或边缘锐利的异物)嵌顿此处,不及时取出,极有可能导致食道纵隔瘘、食道气管瘘、食道肺动脉瘘及食道主动脉瘘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入胃异物的尖锐处也可能会勾伤消化道壁, 引起消化道梗阻、穿孔, 继发出血与感染。

如果胸腹平片显示异物位于食道,应立即行消化道内镜直接取出。

如果胸腹平片显示异物进入胃部,可以考虑消化道内镜取出,或留院观察,等待其自行排出。以前,口腔科异物误咽入胃部后,大多采用保守的韭菜疗法(即韭菜勿切或切长段,多油略炒后,成团吞服),留院观察。长条的韭菜可以在胃肠蠕动过程中包裹异物,保护胃肠,减少或避免并发症。但患者留观期间应静养,勿挤压腹部,杜绝剧烈运动,勿服用泻药,以防加剧胃肠蠕动而导致器械嵌顿。定期拍摄腹部X光平片,确定异物位置,观察有无嵌顿。患者若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或其他部分肠梗阻、腹膜炎等症状,则立即胃肠外科手术治疗。大多数异物在保守治疗的3~5天后自行排出,但扩大针等尖锐性异物容易发生嵌顿而可能需要手术取出。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地进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采用消化道内镜取出上消化道异物的成功率较高,有学者认为,患者若误咽尖锐异物,尤其是患有肠道疾病的患者,早期内镜取出异物更能够节省患者和医生许多时间,减少担忧。但胃内的异物,患者最好禁食4h以上待胃排空后才有利于内镜的操作,否则反而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4.异物误吸入气道的应对

异物误吸入气道后,患者常有呛咳、哮鸣音、呼吸困难、胸痛、紫绀等症状,若患者喘气时出现胸骨上凹陷,则说明有气管被阻现象,个别患者也可能无任何症状。误吸入气道的异物应尽早以纤维支气管镜取出,如果时间过长,造成气管水肿、肉芽形成,则经气管取出异物就较为困难,往往就只能采用开胸手术取出。
异物误吸误咽的预防措施

1、从患者方面
对患者来说,尤其是儿童,具有易发生误吸误咽的潜在危险性。对于那些咽反射强、紧张易呕吐的儿童,可以首先让其适应牙科就诊的环境,缓解紧张情绪,治疗前不要进食;对睡眠不足的儿童,应先让其睡足,充分休息,以免精神不佳,哭闹严重;因感冒而鼻塞咳嗽者,可以暂不治疗,待消除感冒症状后再行牙科治疗。
 
2、从医务人员方面
对医务人员来说,有几种措施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误吸误咽的发生,如在口腔疾病治疗过程中常规使用橡皮障,治疗中的小物件,如橡皮障钳夹、铸造冠桥、弹性分隔物、间隙保持器等,可以用缝线或牙线结扎,以防止物件脱落;另外,还可以用纱网屏障保护气道。除了以上这些措施,医生可以通过无痛麻醉技术、化学去龋技术,或者通过镇静、全身麻醉的方法处理有牙科畏惧或焦虑的患者。

口腔诊疗是一项繁琐而精细的工作,医疗风险的防范来自于口腔医生扎实的理论基础,规范、娴熟的操作技能和清醒的风险认知。而医疗意外一旦发生, 良好的医患关系和积极、专业的应对态度则更利于缓解患者紧张、焦躁的情绪,更有助于保障医疗意外的顺利处理,从而进一步防止医疗纠纷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