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龋病的微创治疗

来源:牙康网 时间:2023-09-28 13:52:24 责编:护牙顾问 人气:

 儿童龋病的微创治疗

  儿童龋病的危害

  儿童龋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儿童口腔疾病,高居儿童慢性病发病率之首。乳牙患龋不仅影响儿童的咀嚼,引起患牙的疼痛、牙髓炎和根尖周炎,进一步发展还可对继承恒牙及恒牙列造成影响,可使继承恒牙釉质发育不全。另一方面,乳牙患龋还会导致局部牙槽骨的破坏、乳牙牙根异常吸收、残根滞留等,使继承恒牙萌出过早或过迟,影响恒牙的萌出顺序和位置。

  多数乳牙患龋、牙体的缺损和崩解,其咀嚼功能必然降低,进而影响儿童的营养摄入,导致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儿童颌面部及全身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机体的抵抗力也会降低。幼儿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时期,早期乳牙崩坏和早失会影响患儿正确发音。儿童龋齿,尤其是前牙龋齿还会影响美观,给儿童心理发育造成负面影响。

  儿童龋病的发展

 

  乳牙在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龋,临床上最早可见6个月的儿童,上颌中切牙尚未完全萌出,其远中唇面就已经发生龋坏(图1)。1994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会议上首次提出低龄儿童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的概念,其定义不是依据受累牙的个数,而是患者的年龄和患牙的位置。重症低龄儿童龋(Severe early childhood caries,S-ECC)是指3岁以下的儿童发生有光滑面的乳牙龋患,或3~5岁的儿童发生1个以上的上颌乳前牙光滑面龋损或3岁儿童龋失补指数(DMF)>4,4岁儿童DMF>5,5岁儿童DMF>6。

  [儿童龋病的微创治疗]

  儿童乳牙的患龋状况在1岁左右起即直线上升,7、8岁时达到高峰,此后由于乳恒牙的替换,儿童口腔中乳牙列进入混合牙列阶段,新生恒牙陆续萌出,乳牙的患龋率明显下降,恒牙的患龋率开始上升。新萌出的年轻恒牙在达到咬合面之前高低不齐,自洁作用差且难以清洁,年轻恒牙表面的釉质尚未完全成熟,加之儿童喜好甜食、进餐次数多,因而在混合牙列期除了存在的乳牙龋,新萌出的年轻恒牙也易患龋(图2)。

  [儿童龋病的微创治疗]

 

  图2 乳牙严重龋坏导致的新萌出第一恒磨牙沟裂龋

  保护与及时治疗年轻恒牙,建立健全的恒牙列是儿童口腔医师的主要任务。

  儿童龋病的微创治疗

  龋病是由细菌等多因素引起的牙体硬组织慢性破坏性疾病,其发生始于牙齿表面的脱矿与再矿化平衡被打破,然后发展为可逆转的白垩斑,脱矿持续大于再矿化时,白垩斑发展为不可逆转的龋洞损害(图3)。

 

  龋病的微创治疗(Minimum Intervention,MI)自2000年世界牙科联盟(FDI)向全球推行以来受到业界的广泛认同,微创治疗贯穿儿童龋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全过程,包括了儿童的龋风险评估(caries risk assessment)、早期诊断(early identify)、早期控制(preventive control)和最小侵入治疗(minimum intervention treatment)(表)。

  [儿童龋病的微创治疗]

  微创治疗的目标首先是停止龋病的发展,然后恢复丧失的牙齿结构和功能。为了尽早停止牙龋发展,须首先确认患儿当前的患龋风险和龋活跃性。

  龋风险的评估可根据一系列指标来进行,如患儿父母亲口腔中的龋坏程度、有无吃甜食的饮食习惯、口腔卫生状况、患儿口腔中的变形链球菌检出率和检出量、患儿唾液缓冲能力等。医师在轻松的气氛中与患儿及家长交谈,获取有关数据(生活方式、社会经济背景、口腔卫生习惯等),建立患儿的龋风险档案,以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和防龋方案。龋活跃性可根据患儿前牙牙面有无可见菌斑、有无光滑面龋洞等来判定。

  早期龋诊断可应用一些激光荧光技术(如DIAGNOdent),或定量感光荧光技术、光纤透照技术(如DIAGNOcam)等协助完成。一旦确定为早期龋损,即可采用一些促进牙面再矿化的药物或手段来积极控制龋损进展。有效的口腔卫生维护和饮食调整可减少酸性状态,并通过减少细菌代谢所需的营养基将pH值调整至中性程度。

  口腔中矿物质含量可通过使用含酪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体(CPP-ACP)及含氟化物的牙膏来支持。窝洞壁内的再矿化主要依靠使用含氟充填材料,如玻璃离子水门汀(GIC)来进行,GIC具有亲水性,能提供良好的边缘封闭,并可持续释放矿物质和氟化物。

  总之,微创治疗可使儿童口腔科医师们对儿童龋病治疗采取更保守的方法,同时为儿童提供更友好、更以健康为本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