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治疗失败的原因分析

来源:牙康网 时间:2023-09-28 13:25:47 责编:护牙顾问 人气:

塑化治疗失败的原因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塑化治疗失败的原因,提高塑化治疗的成功率。方法 对86例塑化治疗失败的上颌第一恒磨牙根管进行观察,比较各根管的塑化情况。结果 腭侧根管塑化治疗最易失败。结论 后牙粗直的根管不宜塑化治疗,细小弯曲的根管塑化治疗时适当的根管预备是必要的。
关键词 塑化治疗 第一恒磨牙
     
塑化治疗作为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疗方法在我国应用已达40年,其成功率达到90%以上。目前,由于技术水平、医疗器械和患者经济等各种原因,塑化治疗在基层单位仍然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主要治疗方法。笔者对在本院门诊接诊的外院塑化治疗失败的上颌第一恒磨牙根管进行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86例,男42例,女44例,年龄19~63岁。治疗完成时间1周~3年不等。检查资料包括:自觉症状,叩诊反应,咀嚼功能,根尖片,以及根管的通畅度,干湿度,失败时诊断。所有塑化治疗失败的病例,其上颌第一恒磨牙均有明确的术前诊断和治疗记录,排除牙裂(含隐裂)、牙周炎及第四根管遗漏等原因引起的不适。
   
1.2 评价标准 (1)患者出现冷热痛,自发痛,咬颌痛,肿胀;检查叩痛,松动;瘘管;X线片显示根尖阴影。出现以上之一认为该牙治疗失败。(2)根管内空如或尖1/3空如,根管内有分泌物;根管内触痛;X线片显示该根尖有阴影。出现以上之一认为该根管塑化治疗失败。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χ 2 检验。
2 结果
各根管塑化治疗失败的关系见表1。
表1 各根管塑化治疗失败的关系(略)
注: ˇ P<0.005
   
腭侧根管塑化治疗后根尖周炎明显高于颊侧根管(P<0.005);残髓炎发生率近中颊根高于远中颊根及腭侧根管。
   
3 讨论
塑化治疗操作简单,价格低廉,能明显改善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症状,其两年以上成功率达90.6%~97.6%[1] 。 通过上述分析比较,可以看出,腭侧根管塑化治疗后根尖周炎明显高于颊侧根管(P<0.005);残髓炎发生率近中颊根高于远中颊根及腭侧根管。
   
上颌第一磨牙最常见3个根管,腭侧根管粗直,近中颊根细小且多有弯曲,远中颊根较近中颊根略粗。一般认为管径过小可致塑化液的渗透性降低引起塑化不全 [2] 。黄定明认为根管直径与渗透距离呈正相关:管径越大,牙根越粗,牙本质越厚,牙本质小管数目越多,长度越长,塑化液在牙本质内扩散距离越大;另一方面管径越大,容纳塑化液越多,为塑化液渗透创造条件 [3] 。然而当根管直径超过一定界限时,往往引起塑化失败。从本文86例塑化治疗失败的上颌第一恒磨牙观察可以发现,腭侧根管失败占大多数。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腭侧根管粗直,根尖孔相对较粗,根管内塑化液多,塑化液凝固时间相对延长,导致塑化液流失;根尖孔相对较粗,根尖的渗出流至根管,使得根管尖1/3塑化液聚合失败;根尖孔大,加压时可导致塑化液超出根管,引起暂时或永久疼痛和咬合不适。由于颊侧近中根管细小而多弯曲,拔髓不易完全,根尖1/3处留有生活牙髓,塑化也不易导入较深部位而至塑化不全,引起残髓炎,部分残髓炎迁延治疗发展成根尖周炎,故近中颊根也是塑化失败多发根管。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是口腔科最常见的疾病,国内外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根管治疗 [3] ,国内外学者都主张根管治疗。笔者将所观察的86例患牙中失败的根管重新根管治疗,其余根管未作处理,通过1~3年的观察,其成功率达98.6%。因此,我们在临床中对同一患牙的不同根管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能根管治疗的尽量根管治疗,根管过小又弯曲的可做塑化治疗,塑化治疗中适当的根管预备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