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怀孕时容易进的四个口腔误区

来源:牙康网 时间:2023-09-28 15:38:12 责编:护牙顾问 人气:

女人怀孕时容易进的四个口腔误区

我国一些地区存在孕产妇在孕期、产褥期不刷牙的习俗和其他误区。妇女在怀孕初期,身体容易感到疲倦,往往疏于口腔卫生。不少准妈妈在出现牙齿问题时没有及时去医院诊治,反而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孕期的任何治疗都会影响到腹中胎儿。出现口腔问题的准妈妈们,讳疾忌医或应对措施不当,导致的后果可能比牙病本身更严重,甚至会把自己的口腔细菌传给宝宝。

女人怀孕时的四个口腔误区

误区一:怀孕前没有口腔问题则怀孕期间也不会有事。

妊娠期的妇女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全身会起一系列的变化,最常见的即表现为妊娠反应,如爱吃酸甜的零食及其他淀粉食品,少吃多餐,加上恶心呕吐,往往很难坚持每次餐后都刷牙,使食物残渣滞留在口中,导致口腔中酸度增加,可使牙齿被酸蚀而脱钙,再经细菌感染后就容易形成龋齿。因此,本来孕前没有龋病或牙周炎症的妇女,这时候也会患龋病和牙周病。

误区二:怀孕时一定会坏牙。

这也是一种错误观念,有些人因此而任由牙齿坏掉。其实,怀孕期只要比平时更注意口腔卫生完全可以不坏牙。

误区三:孕期刷牙容易引起出血,用漱口代替也可以清洁口腔。

漱口只能将口内大块的食物残渣漱掉,但是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包括食物残渣、细菌及其分泌物,牙菌斑积聚是引起牙周病的“罪魁”)一定要靠刷牙才能清除干净。

误区四:怀孕期间有了牙病只能听之任之。

孕期牙病一定要及早就医,否则可能因拖延治疗而出现全身症状。一般而言,怀孕前期(前三个月孕期)若非紧急状况,不建议进行牙科治疗;孕中期(第四至六个月)若一定要治疗牙齿,可选择此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怀孕后期(后三个月孕期)不适合进行长时间的牙科治疗(如拔牙等)。

误区五:治疗牙病的药物一定会对胎儿造成伤害。

牙科药物许多是局部用药,对孕妇是安全的。有人担心检查时照射X光会影响到胎儿,其实牙科放射线检查的剂量都很小,且远离下腹部,应该都在安全范围内,若因急诊需照射X光时,应听从医生安排并做好防护措施。

妇女在妊娠期间,由于女性激素水平提高,全促使牙龈中微小血管丛的扩张、扭曲及循环滞留,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炎症细胞渗出等,原有的牙龈慢性炎症加重,使牙龈肿胀或形成牙龈瘤样的改变,牙龈对机械刺激较为敏感,局部表现为牙龈较易出血。若此时孕妇口腔卫生不好,口腔内有大量的菌斑和牙石堆积,牙龈因受牙石的刺激而使牙龈炎的症状加重。医学上称之为“妊娠牙龈炎”。妊娠期龈炎通常在怀孕第二到第三个月时开始加重,在怀孕第八个月,变得更加严重。妊娠期龈炎常发生于全口,以前牙为重,以牙龈乳头处最为明显,表现为牙龈颜色呈鲜红色或暗红色,松软光亮,常有龈乳头肥大,水肿,并有龈袋形成,控之极易出血,有时可能会自发出血。一般无疼痛,严重的妊娠性龈炎可出现牙齿松动,诼渐转变为牙周炎。妊娠性龈瘤多发生于单个牙的牙乳头,其发生率约占孕妇的2-5%,常从妊娠2-3个月开始,8个月达到高峰,分娩2个月后可恢复妊娠前水平,多为个别龈乳头因炎性受刺激时间过长所致。龈瘤多见于前牙唇面,质松,颊舌侧同时发生。瘤体呈鲜红色或暗紫色,表面光亮,质松软或略带韧性、可有蒂或无蒂,触之易出血。有的病例在肥大的龈缘处,呈小分叶状,或出现溃疡和有纤维素性渗出。但有的严重病例,可因其瘤体较大而影响孕妇进食。

妊娠期口腔保健的关键

⑴最主要的就是有效刷牙(使用韧而软的细丝牙刷,每天至少二次的正确刷牙,尤其是睡觉之前的刷牙),还有餐后漱口,牙缝里若有塞进的东西刷牙解决不了,应及时用牙线(牙签比较硬容易对牙周进行更多的破坏)剔出来,不然长时间对牙周有刺激,还容易长虫牙。刷牙之后,不要再进食一些东西。如果有牙周炎,牙根暴露,需要使用牙间隙刷。怀孕期间对钙的需求量更大,容易出现牙的情况,孕妇的口腔保健更重要,建议怀孕之前到口腔科去做一个检查,早期发现口腔疾病并适时处理,让口腔健健康康的再怀孕。怀孕前后三个月,不要做拔牙。

(2)妊娠期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将口腔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重点作好妊娠期牙龈炎的防治,促进孕妇口腔健康。

(3)怀孕后口腔有病应及时治疗。妊娠4~6个月是治疗口腔疾病的适宜时期,牙科治疗最好在此阶段完成,孕妇可以进行洁治术,去除菌斑、牙结石,去除对牙龈的局部刺激;去除不良修复体,充填开放的龋洞;对一些体积较大,妨害进食的妊娠龈瘤,可考虑手术切除,但手术应在产科医师指导下进行。

(4)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使用药物宜慎重,禁止全身应用抗生素,避免有害因素侵袭。